舉辦時間
|
名稱(中英文)
|
辦理情形
|
資料提供單位
|
97.10.26
|
2008年華岡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8 Hua-Ga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
|
由本校地理系、地質系、大氣系、生科系共同主辦,邀請地球科學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就地學學群的研究、教學與就業趨勢演講與座談,讓學生能對未來發展方向有所瞭解。
|
大氣系
|
97.11.25
|
"Women, Gender, and the Histories of American Geography"座談會
|
由美國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的 Professor Janice Monk 及
文化大學地理學系薛益忠教授共同主持。探討性別地理學的發展及在世界、美國及台灣地理學界的發展。
|
地理學系
|
97.12.2-3
|
2008年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協辦)
|
由於參加研討會的大陸人士多在各級氣象單位服務或為學會成員,經由此項研討會交流,早期建立互動關係,對兩岸氣象資料與氣象學術交流,極具建設性。
|
大氣系
|
97.12.18-19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Typhoon and Flood Research(協辦)
|
此研討會為颱風洪水研究中心籌備處主辦,本校大氣系為協辦單位。會中邀請國內外多位颱風與水文專家進行研究成果介紹與討論,特別針對颱風、豪雨、洪水及土石流等與提昇防災預測功能之前瞻模式研究進行交流。此研討會提供系上師生未來教學與研究之發展方向。
|
大氣系
|
98.2.12
|
大氣系與江蘇省氣象學會座談會
|
到訪貴賓包括從事氣象預報作業、大學學者、防災規劃人員。討論議題則從實務的防災體系到人才培育,以至於未來如何落實兩岸學術交流互訪均有涉獵。座談中並達成與江蘇省大學(包括南京大學、南京訊息工程大學)未來進行學術交流、互訪的初步共識。
|
大氣系
|
98.3.20
|
大氣系與寧波市氣象局座談會
|
到訪來賓涵蓋從事氣象預報、防災、環境規劃等相關專才的實務工作者,加以寧波市為一發展中城市的背景,因此關注的焦點集中於城市行天然災害之預警、減災之探討,尤其是伴隨颱風之災害之因應標準程序(SOP)與雙方經驗之分享。對本系未來教學內容與規劃具有參考意義。
|
大氣系
|
98.4.27
|
生命科學系與美國普渡大學座談會
|
為落實本校與美國普渡大學雙邊承認跨國雙學位,普渡大學生物科學系丁教授與本系師生進行交流,以及普渡大學對於外國學生申請語文課程和修習雙學位新的辦法。
|
生科系
|
98.05.16-22
|
2009 海峽兩岸應用統計學術研討會
2009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Applied Statistics
(協辦)
|
此研討會為政治大學主辦,本校應數系為協辦單位。會中邀請兩岸學者針對金融、經濟、統計教育、統計相關方面研究做成果介紹、分享與交流。此研討會對兩岸應用統計與統計學術交流有更多的認識。
|
應數系
|
98.5.17-21
|
第六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The 6th Taipei International Digital Earth Symposium (TIDES 2009)
|
探討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在衛星影像製圖、科學研究模擬、地球環境變遷、地球環境監控技術應用、全球暖化因應對策與策略發展等問題,並研提台灣地球觀測資源整合策略與增加台灣國際參與能量。
|
地理系
數位地球中心
|
98.5.19
|
2009 海峽兩岸應用統計學術研討會
|
本研討會由海峽兩岸輪流舉辦,2009 年是政治大學主辦,文化大學協辦。大會議程共有 3 天,第 3 天在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第一會議室舉行,上午由大陸學者王力賓教授與台灣學者黃提源教授做兩場精闢的應用統計理論演講與討論,參加會議計有大陸學者 26 人,台灣學者 24 人。中午在體育館 8F 求善廳用餐,下午參觀文大博物館、數位地球中心、與體育館,由公關室專人導覽。
|
應數系
|
98.7.17-27
|
第十屆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協辦)
|
研討會在大陸武漢舉行,會中就兩岸三地的環境與資源進行了學術交流。
|
地理系
|
98.8.1-2
|
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協辦)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為大陸頂尖研究單位,亦是培養研究生的重鎮。透過此研討會除了讓兩岸師生能在學術上進行交流外,並透過分組競賽加深彼此的友誼。會後兩岸師生一同遊覽沙塵暴源地(沙波頭、沙湖等沙漠景點),多數的台灣師生都是第一次見到沙漠地形,相信這樣的實地勘查對於做沙塵暴研究的師生會有不少的幫助。
|
大氣系
|
98.11.17
|
海峽兩岸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專家論壇
|
邀請大陸中國工程院丁一匯院士與中國氣候中心副研究員李巧玲博士兩位專家來台,由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主辦,工研院、中央氣象局、臺大與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環保署溫減辦公室、以及本校土地資源系與地理系協辦,由本校大氣科學系執行,分別舉行一次百人論壇與兩週之密集訓練課程,並編製研討會論文集與教材。
|
理學院大氣系
|
98.12.2-3
|
2009年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協辦)
|
由於參加研討會的大陸人士多在各級氣象單位服務或為學會成員,經由此項研討會交流,早期建立互動關係,對兩岸氣象資料與氣象學術交流,極具建設性。
|
大氣系
|
98.12.3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研討會議(協辦)
|
與會專家就水資源利用、岩溶動力學理論、岩溶地區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研討,產生了很多交流的方向,極具研究與合作的價值。
|
地理系
|
99.7.5-12
|
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協辦)
|
研討會在大陸山東舉行,會中就兩岸三地的環境與資源進行了學術交流。
|
地理系
|
99.7.15-21
|
兩岸岩溶研究學術研討會(協辦)
|
應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邀請,由盧光輝院長帶領地理系和地質系29名師生至大陸參與研討會和野外考察,與會師長發表相關報告,岩溶所袁道先院士親臨會場並提出指導,並和與會人員進行熱烈討論,會後並實地考察。
|
地理系
地質系
|
99.8.23
|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Taiwa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TGEO)成立大會暨地球觀測研討會
|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成立宗旨為:利用航遙測觀測技術、地理空間資訊科技、感測網技術、以及知識管理等手段,將全球變遷引發的環境危機,轉為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契機,期望在災害、健康、能源、氣候變遷、生態系統、農業、生物多樣性、水資源及氣象等九大領域,進行長期相關研究與學識交流,為我們關心的「地球觀測」研議政策。學會未來將與國際政府、非政府組織,包括EMSEA(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rom Space of East Asia)、GEO(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以及IGMASS (International Global Monitoring Aerospace System)接軌,期望對全面提升台灣福祉發揮重大影響。
|
地理系
數位地球中心
|
99.12.13-17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三地環境資源與生態保育學術研討會(協辦)
|
研討會在香港舉行,會中就兩岸三地的環境與資源進行了學術交流。
|
地理系
|